吉林省政协港澳委员支招吉林与大湾区“双向奔赴”******
中新网长春1月17日电 (郭佳 高龙安)正在长春召开的吉林省两会上,吉林省政协港澳委员围绕吉林振兴发展议题广献良策。多位委员认为,吉林发挥好自身优势即可与粤港澳大湾区“双向奔赴”。
粤港澳与吉林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在不少产业布局上高度互补,特别是香港,多年来一直是吉林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截至2022年9月,港资在吉林省投资企业超过400户,累计直接投资约85.4亿美元,两项数据均位居在吉林投资国家和地区首位。
吉林省政协委员、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立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吉林与粤港澳大湾区虽有千里之遥,但中国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地域合作的时空限制早已被重塑,这也是中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底气。
吉林省政协委员李云 高龙安 摄朱立伟认为,吉林是科教大省,又是老工业基地,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都有深厚底蕴,其实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发展所需要的,而吉林的新能源汽车、氢能源、新材料等蓬勃发展的产业,又需要高质量、多方位的金融支持,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发挥长处的地方。
吉林省政协委员、澳门清华科技海外公司执行董事李云认为,吉林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产业居中国领先水平,在中医药理学研究、制药、临床、药物制定标准等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这与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完全契合。
李云介绍,多年来,澳门一直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工业,但受澳门面积狭小、工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发展中医药产业反而成为澳门一个重要的现实选择。未来3年到5年,在此领域各种资本投入预计可达百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李云建议,澳门、吉林两地要持续加强务实对接,建立官方机构和信息平台,为两地中医药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商业机构、工厂提供便捷服务和信息支持,实现重要政策信息、商业信息、投资信息、学术信息共享共用。
港澳委员还围绕吉林的农业、冰雪产业展开热烈讨论,不少委员认为,可充分利用香港全球贸易中心地位,打响吉林农产品和冰雪资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完)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昨天(11日)表示,自然资源部组建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取得一批新成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表示,五年来,全国共完成1885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186万平方公里隐患综合遥感识别、12961处工程治理,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明显下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它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统一的底图底数。 此外,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编制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布局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 五年来,国家共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修复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整治修复海岸线1100公里、滨海湿地42万亩。 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 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2023年要夯实粮食、能源资源安全基础,严守安全底线,提高安全发展能力。 自然资源部表示,特别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健全奖惩机制。 此外,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推进未利用矿区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还改革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方式,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五年下降21.51%。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 守住生态安全边界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自然资源部表示,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式,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的依据。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围填海管控规则,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民生用海用岛。 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推动实施全国陆海生态系统本底状况调查、变化监测、风险预警。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